类别(产品/项目/参数) |
|
| 依据的标准(方法) | 限制范围 |
序号 | 名称 | 名称 | 编号(含年号) |
生物 | 100 | 浮游植物-生物量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1 | 浮游植物-种类数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2 | 浮游植物-计数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3 | 浮游植物-生物密度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4 | 浮游植物-优势种数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5 | 浮游动物-生物量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6 | 浮游动物-种类数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7 | 浮游动物-计数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8 | 浮游动物-生物密度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09 | 浮游动物-优势种数 | 显微镜定型分类定量计数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1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9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 | 110 | 着生生物-生物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4着生生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计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2 |
|
111 | 着生生物-种类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4着生生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计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2 |
|
112 | 着生生物-计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4着生生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计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2 |
|
113 | 着生生物-生物密度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4着生生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硅藻计法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2 |
|
114 | 着生生物-优势种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4着生生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 | GB/T 12990-1991 |
|
115 | 水生维管植物-生物量 | 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》(第二版)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5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6 | 水生维管植物-盖度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7 | 水生维管植物-多盖度等级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8 | 水生维管植物-绝对活力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19 | 水生维管植物-频度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0 | 水生维管植物-盖度指数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1 | 水生维管植物-种类数 | 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》(第二版)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5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生物 | 122 | 水生维管植物-鲜重 | 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》(第二版)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5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3 | 水生维管植物-干重 | 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 | 《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》(第二版)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(1990年)9.7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5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4 | 水生维管植物-优势种数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5 | 水生维管植物-伴生种数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6 | 水生维管植物-外来入侵物种数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7 | 水生维管植物-珍稀物种数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| HJ 710.12-2016 |
|
128 | 底栖动物-种类数 | 定性分类定量记数称重法 | 《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3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3底栖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29 | 底栖动物-密度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3底栖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0 | 底栖动物-频度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1 | 底栖动物-生物量 | 定性分类定量记数称重法 | 《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3 |
|
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3底栖动物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2 | 底栖动物-优势种数 | 定性分类定量记数称重法 | 《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3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| HJ 710.8-2014 |
|
133 | 鱼类-全长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鱼类的生物调查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4 |
|
生物 | 134 | 鱼类-体长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鱼类的生物调查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4 |
|
135 | 鱼类-叉长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36 | 鱼类-体重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鱼类的生物调查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4 |
|
137 | 鱼类-空壳重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38 | 鱼类-性比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39 | 鱼类-存活率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40 | 鱼类-性腺重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41 | 鱼类-成熟系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42 | 鱼类-鱼体肠管充塞度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43 | 鱼类-食物组成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44 | 鱼类-年龄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鱼类的生物调查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4 |
|
145 | 鱼类-丰满度 | 鱼类的生物调查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4 |
|
146 | 鱼类-鳞片长度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鱼类的生物调查 | 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2002年)5.1.4 |
|
147 | 鱼类-肥满度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48 | 鱼类-体高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49 | 鱼类-头长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0 | 鱼类-吻长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1 | 鱼类-眼后头长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2 | 鱼类-眼径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3 | 鱼类-眼间距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4 | 鱼类-尾柄长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5 | 鱼类-尾柄高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6 | 鱼类-脊椎骨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生物 | 157 | 鱼类-鳞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8 | 鱼类-背鳍前鳞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59 | 鱼类-围尾柄鳞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60 | 鱼类-咽齿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61 | 鱼类-鳃耙数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62 | 鱼类-背鳍鳍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63 | 鱼类-臀鳍鳍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64 | 鱼类-胸鳍鳍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65 | 鱼类-肠长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66 | 鱼类-肠重 |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| HJ 710.7-2014 |
|
167 | 鱼类-含脂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
168 | 鱼类-腹鳍鳍式 |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16 鱼类调查 | SL 167-2014 |
|